随着较早一个时期蔬菜、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回落,前一个时期又出现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近期由于中国夏粮七年来首次减产,大宗农产品价格面临上行压力,农产品价格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近期外资“染指”中国粮仓,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农产品价格和粮食安全都面临不稳定因素。
随着较早一个时期蔬菜、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回落,前一个时期又出现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近期由于中国夏粮七年来首次减产,大宗农产品价格面临上行压力,农产品价格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近期外资“染指”中国粮仓,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农产品价格和粮食安全都面临不稳定因素。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因而同时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农产品价格围绕价值正常上下波动,是市场规律使然,不仅有利于活跃农产品流通和交换,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如果任凭游资炒作和恶意投机,则会扰乱农产品市场秩序,除了让少数人获利外,农民和消费者却无法从中受益。农产品价格波动似乎很难跳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而深化市场改革,破除垄断,并让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发挥主要作用则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投机分子于价格波动中获利按常理,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是好事。但是,每次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受益者很少是农民,多数是市场炒作者,下跌的受伤者却总是农民。真正在农产品价格波动中获利的是少数投机分子。当前市场炒作的是价格弹性较大,且生产集中、季节性强、易储藏的农副产品,政府没有战略储备,游资有炒作的可能和能力。为了稳定农产品市场,政府兼施“软硬”两手抓策略:一方面出台打击政策,派出调查组,重磅打击违法违规者;另一方面对城乡低收入者实行临时价格补贴,保障最低生活。但这些政策也会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同时,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通胀预期亦会影响到管理好通胀预期政策目标的实现。此次农产品价格波动无疑正在考验着消费者的市场心理承受能力。不理智的通胀预期所造成的市场抢购行为,无疑会进一步提高市场物价水平。
警惕国际游资炒作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农产品市场经常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这说明:第一,农产品价格没有稳定的市场形成机制,极易被介入;第二,政府仍然需要完善农产品价格监控体系,动态监控价格走势;第三,政府仍然需要进一步破除垄断,降低门槛,完善资本市场,解决民间游资投资无门的饥渴困境。而农产品价格上涨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并冠之以“蒜你狠、豆你玩”的谑称,与媒体的宣传大有关联。有些媒体过分渲染农产品价格波动和投机行为,使农产品价格“风生水起”。
此次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是农副产品,不是大宗农产品,不会引发大面积通货膨胀。但是,要警惕国际游资对大宗农产品炒作,推高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进而波及我国农产品市场。保证大宗农产品市场供应和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防止恶性通货膨胀的关键。
同时,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国外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化学肥料和转基因种子实施控制国际粮食市场战略的现象,尤其是对中国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市场的控制。而这些战略是凭借一些化工企业来具体操纵的。从国家视角看我国的农业安全战略,政府必须大力支持构建农业组织与国际农业企业巨头抗衡。
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
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田”。政府应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灾害预警机制,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当前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状,需要政府完善农产品产、供、销信息网络,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让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稳价于市”。
同时,构建统一、开放、健康的资本市场,疏导民间资本。继续深化改革,逐步放开教育、医疗、卫生市场以及其他垄断行业,破除垄断。由于股市降温、楼市跳水,民间资本难以找到短期见利的投资领域,难以“啃动”大宗农产品,故将手伸向了农副产品。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有很大投资空间,政府应该构建多元投资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关键不是政府进行市场干预或打击,而是政府着力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逐步形成由市场调节发挥基础作用的、稳定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同时,完善资本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民间资本投资“饥渴”的困境。稳定农产品价格不是政府说了算,也不是媒体说了算,更不能让少数人说了算,而应让市场机制说了算。